当前位置:首页>媒体矩阵
访问次数: 3099 次 作者: 远望智库 发布时间: 2023-12-05
面对美国的攻势,处于守势的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同时加强经济安全,为“持久战”做准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加强贸易管制
贸易方面,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对从美进口商品实施加征关税,并出台“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制定《出口管制法》等。
一是针对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美国对从华进口商品加征一系列关税,中方对从美进口商品实施相应加征关税作为反制措施。截至2023年4月,该范围扩大至从美进口商品的58.3%,反映了这一点的是,从美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从加征关税前的7.2%,上升至2023年4月的21.1%(图表2)。二是2020年9月19日,出台“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对认为违反所谓“正常的市场交易原则”而暂停与中国企业交易等的外企,实施了制裁措施,禁止其在中国从事进出口活动,并限制其投资。三是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出口管制法》,加强了对涉及保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的物项、技术、服务、数据等的出口管制。中国也有关于军民两用物项、军用品、核能等方面的出口监管,但从安全保障贸易管理的观点出发,制定了《出口管制法》,作为对出口进行全面和整体监管的基本法。
图表2中国对美进口的关税率的推移 -与美国以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
(数据来源:扎得·P·鲍恩,“中美贸易战关税:最新图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2023年4月6日) (二) 更严格的对内直接投资监管
《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政府将审查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的外商投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自2021年1月18日起施行)规定了审查细则,规定外资对①军需产业、军需附带产业等国防安全相关领域的投资,以及在军事设施及军需设施周边地区的投资,②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农产品、重要能源和资源、重要设备制造、重要基础设施、重要交通运输服务、重要文化产品和服务、重要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重要金融服务、核心技术以及其他关键领域的投资,以及获得对被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都需要进行事先审查。
(三)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中国将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作为经济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推动制定相关法律等措施。
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对中国境内的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提供商、重要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制,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数据的安全。特别是重要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有义务将在中国境内收集或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存储在中国境内,向境外传输时必须接受安全评估。
基于《网络安全法》,中国政府于2023年3月31日宣布,将对美国半导体巨头美光科技在中国销售的产品进行网络安全调查。此举被视为对美光科技的中国竞争对手——长江存储科技(YMTC)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的反制措施。
此外,2021年9月1日生效的《数据安全法》规定,政府①建立数据安全审查制度,对可能影响或威胁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②对涉及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的管制物项的数据,依法实施出口管制;③如果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数据和数据开发使用技术的相关投资、贸易等方面,对中国采取歧视性禁止、限制或其他类似措施,可对该国家/地区采取对等措施。
2014年制定的《反间谍法》于2023年4月26日修订(自同年7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该法,在间谍活动的定义中增加了针对政府机构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并禁止持有国家机密,包括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任何文件、数据、资料等。由于此次修订,外国人在中国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而被拘留的案件数量有所增加。还有观点称,从海外访问企业的注册信息、专利、采购文件、学术期刊和官方统计年鉴等行为,会受到限制或被完全屏蔽。
(四)应对制裁的法律建设
中国正在立法以应对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实施的制裁。自2021年1月9日起施行的《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规定在外国法令等不恰当的适用于域外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阻止其影响。此外,自2021年6月10日起施行的《反外国制裁法》,就针对中国公民和组织实施歧视性限制措施、干涉中国内政的情况,规定了采取相应反制措施的权利。《反外国制裁法》是旨在应对他国或国际机构制裁措施的外向型举措,而《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则是内向型举措,防止外国法律和措施在国内的不当适用。
(五)出口市场多元化,推进“一带一路”构想
中国通过推进“一带一路”构想和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减少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导的跨越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的经济圈构想。中国成立了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为对象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构想,让人想起了曾为西欧各国二战后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巨大海外市场的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意在期待中国与对象国发展共赢关系。
RCEP是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10国之间缔结的经济合作协定。RCEP成员国约占世界GDP、贸易总额和人口的约三成。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大部分关税的取消和投资限制的放宽,不仅让中国企业更容易进入市场,也更容易建立跨境生产网络。
(六)推动产业政策与“双循环战略”
为了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军民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政策和“双循环战略”。
一是中国推进“军民融合”已有一段时间,被定位为国家战略。旨在促进民间资源军用和军事技术转为民用等。二是2015年5月19日,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制造业发展提出了中长期愿景,旨在成为“制造强国”。其中,包括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9大战略任务,以及下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等10个重点领域。三是把发挥大国优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战略”,作为“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支柱。“双循环战略”的实质是,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从供需两方面减少对国际循环的依赖,加强国内循环。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以消费为中心扩大内需,以及旨在通过创新提高生产率和产业成熟度的供给侧改革。从代表供应链各环节附加值的微笑曲线来看,国际循环向国内循环的转换,主要是上游技术、零部件、中间产品供应商和产品下游销售目的地的转移。这将通过从国外转向国内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