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媒体矩阵>更多资讯

更多资讯

俄乌战争中后勤战作战样式研究

访问次数: 3411 次    作者: 远望智库    发布时间: 2023-09-22

0

现代高技术战争物资弹药消耗巨大,后勤保障难度增大,后勤战已经上升为一种作战行动。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专家迈克尔·科夫曼说:“战争中最重要的不仅是意志的较量,也是物资的较量,最终要看谁先耗尽装备和弹药以及他们最好的部队”。

俄乌战争爆发至今已满一周年,但战事仍在持续。俄罗斯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乌克兰遭受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有媒体估计,俄罗斯每天的战争消耗高达9亿美元。这充分说明,现代战争打仗就是打后勤。后勤保障的支撑性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在俄乌战争中得到更深刻的体现。为维持长期的消耗战,俄乌双方都在为“后勤战”或“粮草战”而进行激烈争夺,后勤战也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作战样式。从俄乌双方的情况来看,双方的后勤战可以概括有如下作战行动。

一、油料弹药消耗战

油料和弹药是后勤保障优先供应的物资。俄乌战争以来,双方围绕油料和弹药的储存和供应进行了白热化的争夺,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油料和弹药阵地遭到打击的报道。战争进行到第三周后,俄罗斯开始对乌克兰的弹药库、导弹库、燃料基地进行打击,有效迟滞了乌军作战能力的发挥和保障能力的持续。2022年3月18、19日,俄军连续两天首次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摧毁了乌克兰西部的一处大型地下导弹和航空弹药仓库。11月28日,俄军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思克摧毁了乌军一个弹药库,引爆了100多枚海马斯多管火箭弹和700多枚来自国外的大口径炮弹。12月5日,俄军袭击了乌军位于扎波罗热的一座弹药库。12月19日,俄军狙杀了乌军大型弹药库,5000枚“冰雹”火箭弹原地爆炸。12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表示,俄军一天在哈尔科夫州和扎波罗热州摧毁了乌克兰军队的两个炮兵弹药库。12月24日俄军使用高精度航空炸弹炸毁了乌军的弹药库和油料库。在顿巴斯北顿涅斯克地区的攻坚战中,乌军消耗的弹药不到俄罗斯的十分之一,已经到了无炮弹可打的地步。

俄军打击的另一个重点目标是乌克兰的燃料库。2023年3月26日,俄军使用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了乌克兰利沃夫市附近的一个大型燃料基地,该基地是用来向乌克兰西部地区以及基辅附近的乌克兰军队提供燃料的。3月31日,俄国防部称俄军利用“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摧毁了乌军位于顿涅斯克州的两个弹药导弹武器库,还利用空基导弹袭击了斯卡罗康斯坎丁诺夫和赫梅利尼斯地区的乌军多个大型燃料基地。5月18日,俄军用高精度导弹摧毁了位于基辅布罗瓦雷地区的一家弹药工厂。10月25日,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俄军摧毁了乌克兰一座位于切尔卡瑟州斯梅拉大型战略油料库,里面存放了10万吨军用燃油。除此之外,俄军还摧毁了乌克兰的一座军用柴油库,乌军10万吨燃油被俄军摧毁,现场燃起熊熊大火。没了油料,乌军的坦克或将变成“铁疙瘩”。乌克兰全境的大部分储油设施都已经遭遇俄军打击,且几个炼油厂被俄军数次打击,基本不具备燃料生产能力。

当然,乌军也对俄罗斯的油料供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袭扰。乌克兰使用了“圆点-U”导弹和直升机对俄本土及顿巴斯地区进行了打击,目标是燃料仓库以及后勤中心等军用设施。2022年6月21日,乌军摧毁了俄罗斯位于黑海的石油钻井平台。6月22日,俄罗斯一大型炼油厂遭无人机袭击。这家炼油厂距乌边境仅8公里,是俄南部最大的石油产品供应企业,炼油厂产能高达750万吨。美国援乌的“海马斯”火箭炮,主要被乌军用来打击俄军的后勤和装备目标,俄军部署在哈尔科夫一线和二线的指挥部、弹药库、转运站、后勤补给基地、火车站等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损失惨重,大大加快了乌军的反攻能力和战斗节奏。至9月初,乌军按计划展开了反攻,不到五天就突破了俄军在乌克兰北部的整个防线,前进了至少150公里,并夺取了军事要地红利曼、伊久姆和俄军后勤转运中心库皮扬斯克等城镇近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收复了哈尔科夫全境。可以说,俄军在哈尔科夫经历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惨败,仅一天时间就丢弃了军事重镇伊久姆,全军向东撤退了近百公里,大量武器装备被丢弃在撤退的道路上。由此可见,乌军利用“海马斯”火箭炮对俄军纵深补给基地、仓库和指挥所的远程精确打击,给俄军指挥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失。

2022年8月20日继克里米亚地区的军事基地发生爆炸后,俄本土再次发生爆炸事件。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季莫诺沃村,存储有几千箱弹药的军火库发生剧烈爆炸,俄军军火库内存储着大量的远程火箭炮弹。10月13日,乌克兰军方炮击了别尔哥罗德州的一个弹药库,这次袭击引发大火,导致弹药发生爆炸。

2023年1月9日,俄位于克里米亚的一个临时弹药库发生了袭击爆炸。2月3日晚间,乌克兰突然对位于俄罗斯靠近乌克兰边境地区的别尔哥罗德州的鲍里索夫卡一个大型石油基地发起了袭击。据报道,乌克兰使用火箭弹、无人机等多种武器实施了攻击。遭遇攻击后,这个民用石油基地发生了剧烈爆炸,随后燃起了大火,住在附近的居民也被迫紧急撤离。

二、交通运输线绞杀战

此次俄乌战争以陆战为主,且两国陆路相连,使用铁路和公路等陆路运输方式成为提供持续保障的首选,也成为双方较量的焦点。铁路运输作为一种相对快速、运量大的后勤投送形式,受到了双方的关注。乌克兰的铁路系统比较发达,也是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其网点覆盖到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总里程达到了2万多千米,位居欧洲第3位、世界第13位。这套铁路系统,对于乌克兰军队维系前线部队作战、物资和难民在全国的流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乌军在东乌地区近10万人的整个后勤补给,都要靠着铁路从乌克兰控制区向东部运送,同时,从西部开往东南部的列车,则为乌克兰前线军队提供着各种各样的后勤保障。作为进攻一方俄军也借用乌克兰的铁路系统为己所用。因此,在军事行动的初期,俄乌双方都对铁路系统进行了尽量的维护,满足了前期各自需要。

随着战场环境的变化和作战目标的调整,双方开始对运输线进行绞杀。谁要想取得胜利,谁就得阻止对方拥有充分的后勤补给,谁就必须扼住敌方铁路运输这个命门。为从源头上打击乌军的后勤补给线,俄军对乌克兰的铁路系统进行了重点毁伤。据报道,4月8日,乌克兰控制的最东边的铁路枢纽卡玛托尔斯克火车站被炸。4月18日,俄军袭击了利沃夫,由于袭击地点靠近铁路线,火车站暂时停止运行。4月25日,俄空天部队摧毁了乌克兰中部和西部的5个火车站。乌克兰铁路部门负责人卡梅申说,4月份是俄罗斯对乌克兰铁路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性攻击”的高峰时段,运送量下降到战前的40%。

俄乌战争持续至今,战场形势越来越不妙,不仅乌东前线士兵战损过多面临无兵可用的窘境,后勤保障的线路也被俄军切断,军事物资运输到前线异常困难。为了阻止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运送到乌克兰。俄罗斯方面在格拉西莫夫上任后开始对乌克兰的民用铁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击,以求达到瘫痪乌军补给线的目的,俄罗斯不惜派出轰炸机来执行任务,轰炸机所道之处,乌克兰的铁路被炸得面目全非,西方国家的物资再想通过铁路进入乌克兰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乌军在前线面临的风险将几何级增加,随时都有被俄军合围全歼的风险。

作为对手的乌克兰军方也没有让俄罗斯军队安生,不断摧毁俄军后勤补给。2022年3月16日,已经有游击队在从白俄罗斯通往乌克兰的铁路上发起了偷袭。7月份之后,乌军不断炮击第聂伯河上的桥梁,导致很多桥梁被毁,导致赫尔松市与其他俄占地区的联系被切断,使得在第聂伯河西岸的俄军面临后勤中断、得不到增援的危险境地,最后迫使俄军于8月底不得不撤出赫尔松。另外,乌军还有一种更现代化的攻击形式,就是黑客攻击。3月,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铁路网遭到大规模的黑客攻击,其中一些铁路上的继电器柜被烧毁。黑客们这样做,最终目的还是要干扰俄军的后勤保障。

三、装备维修能力比拼战

装备维修能力是战斗力维持和再生的重要条件。此次俄乌战争在经历了初期大规模机动和定点打击后,装备战损明显增多,为获取持续的进攻和防守能力,双方都在进行武器装备抢修。由于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具有相似性,无论是哪方先修复装备并再次投入战斗,都会对另一方造成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的影响,因此,维修保障能力也成为了双方比拼较力的关键点。

俄罗斯军队历来重视装备维修保障工作,行动初期俄军主要针对后勤车辆进行了维修保障,而且是快速抢修,在1到2个小时内完成修理任务,并快速返回作战部队。基层维修单位伴随部队开展工作,士兵们分三班昼夜不停地对轮式和履带式装备进行常规维护保养工作。首要是修理完成战斗任务所必须的武器装备以及可以在短时间内修复的武器装备。在军事行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俄军占领了相应城市和周边地区后,随即展开维修基地进行装备修理行动。据报道,在获得了赫尔松州的控制权后,俄军在20公里的地域内开设了6个维修基地对装备进行修理。使用抢救修理车、装备故障检测和计量设备对包括装甲车辆、坦克、火炮等武器装备进行集中维修,经过测试后,重新返回部队使用。

为削弱乌方的装备再生能力,俄军始终把乌军的装备维修基地作为打击目标。2022年3月28日,俄军打击了利沃夫无线电修理厂,该工厂被用来检修和更新“道尔”和S-125地对空导弹系统、乌克兰空军雷达站、电子战设备和坦克的瞄准系统都没摧毁。6月19日,俄军还摧毁了位于哈尔科夫附近的乌军装甲车辆维修点。

乌军方面也在强化装备的维修保障,作为武器装备数量处于劣势的一方,具有其现实意义。2022年3月29日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乌克兰国防企业100%完成了武装部队军事装备的生产和维修计划,并且每天都会向乌军移交必要的军事装备。目前,国防工业所属企业可以全天候进行生产、升级和维修工作。不仅如此,乌国防企业已经掌握了对俄军装备的维修技巧,包括对“龙卷风”和“飓风”多管火箭发射器以及“奥萨”防空导弹系统的维修。同时,在战场上,有大量俄军地面装备被乌克兰军队击毁或缴获,特别是战争初期因为俄军装备抢修不力,乌克兰军队“捡漏”到不少好东西。

根据美国对乌克兰战事的评估报告分析,乌军在装备方面的严重损失影响了其持续作战能力。可能由于战场损失和后勤维护问题,部分乌军已经无法获得机动车辆的支持。据估计,乌军的装备损失高达50%,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乌军对坦克、装甲车和火炮等重武器的迫切需求。同时,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维护和修理国外援助的装备,导致这些高技术武器很快就会因各种原因失去作战能力。

西方军援正成为乌军“后勤噩梦”。虽然援乌装备在战斗中发挥了作用,但在前线更好地把他们投入使用让乌军头疼,因为国外的援助都是“零打碎敲”的,品种多、数量少、国别杂,而每一批武器都需要单独的培训、维护和后勤保障。其中,火炮最为典型,型号、口径、标准各不相同,且缺少配套零部件,使乌军操作使用和维护这些装备变得更加困难。在没有强大后勤的情况下,这些武器装备损坏后,乌军后勤很难进行修理。为保障援助装备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美国及其盟友被迫采取了“远程维修”的模式指导乌克兰军人维护和修理武器装备。美国陆军在通过欧洲向乌克兰运送装备时,会指派欧洲战区陆军装备司令部下辖战场支援旅中的一名技术军官和一小队进行移交装备前的最后维护。陆军借助翻译与乌克兰维修人员以及战场上的士兵交流。美陆军维修团队最初使用的是一个商业应用程序,与乌克兰维修人员进行虚拟会面,并向他们演示如何进行装备维修。随后扩大了程序应用的能力,逐步建立起一个由更多厂家代表、技术军官与乌克兰维修人员之间的虚拟网络,并开始建立维修零件的维修包,以交付给乌克兰。美国本土和欧洲基地的专家也可以通过短信聊天、预先录制的视频或现场直播与乌克兰维修人员进行沟通,以解决问题或指导维修,确保快速修复战损武器系统,并将其送回战场。随着向乌克兰运送了更多额外的先进武器装备,未来远程维修支援将面临一定的挑战,目前美国陆军正在制定这方面的计划加以应对。

四、战争潜力削弱战

为削弱甚至消除乌军持续作战能力,俄军对乌克兰的武器装备生产基地、工厂和设施等目标进行了系统打击。2022年3月11日,俄军导弹袭击了乌克兰西部城市卢茨克的维修厂,这是该国唯一能对米格-29战斗机的RD-33发动机进行重点维修的设施。此外,该设施还能维修乌克兰苏-24和苏-27发动机。3月18日,俄罗斯发射导弹对利沃夫国家飞机维修厂进行了摧毁,这家国有企业是该国唯一一家能够对乌克兰空军的米格-29战斗机进行大修的企业。机库和飞机维修厂其他设施的损坏限制了战斗机在当地进行维修的可能,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战斗机数量的减少。

除了直接打击乌克兰空军的设施外,乌克兰陆军的重型装备生产和维修设施也成为打击目标。乌克兰军队拥有6大坦克生产和维修工厂。2月27日,俄罗斯军队使用高精度武器攻击了哈尔科夫装甲工厂。摧毁了该厂的部分建筑,也摧毁或损坏了其中的设备及正在修理的装甲车。3月5日,日托米尔装甲工厂遭受了类似的攻击,部分车间被损坏,其他建筑物几乎被夷为平地,企业的大修和主营业务都不可能再进行。3月6日,在俄军对哈尔科夫的围攻中,著名的马雷舍夫机械制造厂基本被摧毁。该厂曾是T-34、T-54/55、T-64等赫赫有名的苏制坦克摇篮,也是乌克兰独立后最重要的坦克生产基地,曾为泰国生产了T-84主战坦克,成就了乌克兰为数不多的军火出口大单之一。此外,主要生产步兵战车和装甲车的基辅坦克工厂、负责重型装甲车辆维修的利沃夫坦克工厂也在俄军炮火和空袭中遭到重创。再加上乌克兰此前就已经自动放弃的海军建造设施,可以说在俄军的炮火之下,乌克兰的主要国防工业基础已经被摧毁。由于俄罗斯对工厂的打击,乌克兰正在失去建造、修理和现代化军事装备的能力。这对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战争潜力产生不利影响,并有助于俄罗斯迅速完成非军事化进程。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接受白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去军事化行动正在全面展开,乌克兰的军事潜力和基础设施在这次特别行动中,在某种程度上已被摧毁。”

五、外援装备物资阻断战

俄乌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冲突开始前就对乌克兰进行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冲突爆发后更是变本加厉地进行“拱火”、“递刀”、“续命”。高强度、大范围、无底线的军事援助妨碍了俄罗斯去军事化的目标,且对俄罗斯造成了巨大威胁,致使俄罗斯损失惨重,包括坦克、装甲车、直升机、弹药、燃油、野战口粮和医疗卫生用品在内的大量俄罗斯军事资产被摧毁,严重影响了战局和作战效果,将俄罗斯拖入了消耗战。这样的做法是俄罗斯所不能容忍的,俄罗斯多名官员多次声明,任何进入乌克兰领土的货物,一旦我们认为携带了武器,将一视同仁地予以打击。俄罗斯主要采取炸隧道、断桥梁、毁铁路、瘫机场、封港口等综合性、立体化手段,对西方军援进行毁灭性打击。2022年6月3日,俄军用巡航导弹袭击乌克兰的贝基斯迪隧道。战前,乌克兰60%的货物经此隧道转运到中欧、西欧,现在欧盟北约援乌的武器及重型装备经此隧道源源不断地运到乌克兰境内,因此这条隧道是乌军的运输咽喉之地。俄军黑海舰队发射了至少6枚口径巡航导弹,意在摧毁隧道。4月27日,俄军炸断乌克兰一座横跨德涅斯特河口奥德萨市附近的战略大桥,它连接乌克兰南部奥德萨和北约盟国,使西方输送军火遭遇卡脖子。国营乌克兰铁路公司负责人奥列克桑德尔·卡米申表示,大桥被毁就等于切断了西奥德萨地区和罗马尼亚的铁路连接,这等于直接掐死了罗马尼亚到敖德萨的供应线。同时,俄罗斯还摧毁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国际机场,这是乌克兰中部地区最大的一个机场,跑道有2841米长,44米宽,所有的大型运输机包括波音737-800都可以在这里降落,高精度海基巡航导弹将其彻底摧毁,连机场周边设施都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尼古拉耶夫州机场也被炸毁。

当然,承担西方军援的主要运送方式还是铁路和公路。俄军选取了一些关键枢纽位置进行了轰炸,尤其是第聂伯罗往东一点的巴甫洛格勒,这个地方是俄乌顿巴斯决战的一个关键交汇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可以向北边的哈尔科夫,向南边的扎波罗热及向东边的顿涅茨克转运作战装备和部队人员,所以俄军把这个铁路枢纽站也摧毁了。5月23日,俄罗斯使用导弹摧毁了日托米尔州玛琳火车站区域的欧洲援助武器和军事装备的基地。6月15日,俄军称其在乌克兰多地摧毁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输送的大量武器和军事装备。当天俄军使用远程导弹打击了利沃夫州一处储存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弹药的仓库。俄军还在顿涅茨克地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等地火车站摧毁了美国和欧洲国家向乌克兰提供的大量武器和军事装备。

俄罗斯的封控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乌克兰方面称他们只接收到了10%的西方援助的武器装备。据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部长库布拉科夫表示:“根据评估,我们国家20~30%的基础设施被毁,包括道路、桥梁、港口、铁路以及机场等。”

六、持续保障后装动员角力战

在冲突进行到一周年之际,俄军的“速胜”和乌军的“反攻”均很难实现,冲突已经陷入了长期的消耗战。随着战事的推进,人们对于在乌特别军事行动持续时间的看法已逐步改变,人们意识到,这场战争很难在短期内结束。从俄乌局势走向看,俄方一直强调,特别军事行动没有时间表,将一直持续到目标达成。在这种长期消耗战中,双方比拼的就是国家综合实力和资源消耗,特别是高精尖武器、高价值弹药物资、大型军事设施,以及能源、信息网络、交通枢纽等的毁伤比。战争消耗的持续增加和时间的延宕,交战双方逐渐展开了后装动员的角力战。乌克兰方面已经进行了多轮动员,号称要组建规模100万人的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这就至少需要3000辆坦克、5000多辆装甲车和其他军事装备。乌克兰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制造新型装甲战斗车辆的能力。执行这类任务的装甲工业的企业被摧毁或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军队装备的维护和现代化升级能力也遭到破坏。在俄乌战争的战场,乌军的主要装备和保障资源均依赖欧洲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但这种支持一直受到支持方“决心”和“能力”的制约,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乌克兰经不起持久消耗,其最失败是迟早的事。

作为冲突的另一方,俄罗斯拥有先进和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但随着战事的推进和消耗的增加,俄军也被迫进行武器装备生产和后勤保障能力的动员。因为外界一直在质疑俄罗斯的装备尤其是弹药到底能维持多久。俄总统普京8月21日宣布部分军事动员后,不但俄军开始征召30万预备役军人,俄军工企业也得到“全速开动生产”的指令。路透社21日称,普京在会见俄罗斯军工企业负责人时提出明确要求:“军工厂需要缩短生产时间,扩大军工生产范围。”只要俄罗斯扩大动员范围,加大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的生产,俄罗斯最终打这场战争几无悬念。


发表评论